一.规划原则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这个大前提下,回归自然,为新世纪的学子创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是我们的出发点。根据以上特定的规划思想,结合现代我国大学校园规划的普遍原则,为使校区使用功能合理明确,各项服务设施完善,适应人们在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使校园具备科学和文化氛围以及自身的鲜明特色和归属感,规划着重体现出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1.可步行校园
以包含生活、教学、运动等综合功能的片区为主体,不同功能有机结合的可步行的校园。
2.可持续校园
以节能、节地为主要目标,可以健康运行的绿色校园
3.人文校园
以秉承西南联合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校园精神的主线,继往开来,塑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
4.花园校园
体现呈贡新城鲜花、田园、山水的独特概念,利用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造出一个以田园式风光为主要特征的花园式校园。
二.总体构思
1.教学与生活并重的、簇群式发展的多中心步行校园
用地东西长,南北相对较短,从东端步行到西端接近半小时。在这样一个大尺度的校园社区中,采用传统的大分区格局,将会造成师生频繁的长途往返于各区。本方案采用复合式的功能分区,化整为零。组团中心之间的距离控制在步行可及的距离内,并通过步行为主的联系轴线,形成联系紧密的多中心结构。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课外生活对学生的教育熏陶作用,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并重。在本规划方案中,学生生活区分为东西两区,分别与教学核心区和对应的学院区联系紧密。这种模式复合了教学与生活完全融合的传统书院模式和纯粹的功能分区的中小型校园模式,既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又有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与生活并重。同时生活区与教学核心区又有尺度适宜的生态园林空间联系,学生能方便往返于两区,又能享有途中优美的生态景观。
由此自然的形成各建筑组团成簇群式的发展,各簇群有各自的中心与步行系统,形成相对独立的高效运作的系统。同时建筑于生态绿野中呈簇群式的布局,从而形成了以院落形态为主,各建筑组团对基地内的生态空间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实现建筑与环境最大程度的融合。
2.以山水校园为校园环境的主体结构的花园式现代校园
全新校园的建设,必定给原生的生态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亦对校园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山清水秀是基地的最大特点,规划方案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将原有水体和冲沟形成的生态格局进行保留,作为校园中的生态绿心。同时借鉴园林手法适当开挖水面,加强生态园林校园的氛围,而建筑采用较为自由的灵活布置,以镶嵌于林地中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院气息。
3.秉承联大精神,继往开来的人文校园。
尊重云南师范大学前身是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光荣传统,本规划中提取西南联大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场所,将步行系统抽象为历史文化系统,联系联大水院、联大纪念园等重要节点,让校园旅游参观路线成为校园文化之旅。在局部组团院落中,穿插点缀联大名人雕塑、名言碑等,将联大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
建筑形式以现代和古典相结合的方式,坡屋顶、青砖白墙,既体现云南民居的原生态的地域特点,也是校园国际化、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4.动态设计分期实施的校园建设
动态设计——基于校园规模及场地特征,摒弃简单的几何形构图平面。利用线性轴创造复合公共空间,同时为将来多样不定的校园建筑提供脉络及肌理。
分期实施——规划方案在教学区采取由内而外,逐层生长的模式。先建设中心空间的周边建筑,形成完整的界面,然后逐步向外生长。在学生区则采取线性生长的模式,建设主要以组团方式进行,每个组团集中紧凑,空间、功能相对完整,而组团间以绿地道路相隔。